用户中心 贡献查询
  • 团队成员贡献查询平台
  • 姓   名:
  • 密   码:
网站统计
    • ·共有文章:1633篇
    • ·文章阅读:449465人次
    • ·总共留言:条

“可能性”说课稿

发布时间:2015-04-18 13:35 点击数: 【字体: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第一课时。现在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教材的理解和课堂教学的设计意图。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感受事情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进行教学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要把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并进行简单的语言描述,对于三年级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材编排上,我根据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以游戏、实验等形式进行,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摸一摸”、“想一想”使学生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学生能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数学思考:让学生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测、证明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问题解决: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亲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行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初步猜测。
4.情感态度:汲取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在和同伴的合作与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游戏,让三年级学生体会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确判断。
难点: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球、盒子、扑克牌等
 
二、说教法、学法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教法上,我选择“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把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游戏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采用“引导探究法”,通过摸球活动,多次引导学生试验,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同时,及时捕捉课堂的动态生成,从而有效地突出重点、击破难点。
在学法指导上,我力求体现在“玩中学——学中悟”的思想,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核心,将“合作交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凸显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观察、猜测、试验、推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解决问题。
 
三、说教学环节
现在说教学过程,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猜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选择用故事《生与死》的动画引入课堂。
在古代某国,一位奴隶冒犯了国王。国王大怒,决定将奴隶处死。奴隶被关进了死牢。按照当时的法律,死囚在临刑前还有一次选择生死的机会,那就是由大法官拿来一个盒子,盒子里有两张纸片,分别写着“生”和“死”(课件:生、死)。如果摸到“生”则生,如果摸到“死”就死。你们认为这个奴隶摸纸会出现什么结果?(板书:可能)
教师继续讲:可是国王偏偏要让这个奴隶死,于是派人偷偷地把盒中的“生”字拿掉,换成了“死”字(课件:生换死),而大法官并不知道。这下,奴隶的命运会怎样呢?(板书:一定,不可能)为什么呢?
有个好心人悄悄地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奴隶。这个奴隶想了一夜,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临刑前,当大法官把盒子拿来要奴隶选择生死时,这个奴隶拿起盒中的一张纸片,看也不看,猛地吞进肚里(课件“生”消失)。在场的人全惊呆了,因为不知道他究竟拿了哪张纸。大法官只好命人看盒中的另一张纸,只见另一张纸上写着“死”。法官说:“那个人一定吞下了‘生’字,他不该死。”就这样,这个奴隶用智慧赢得了生命。
聪明的奴隶赢得了生命,而他赢得生命所运用的基本知识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共同探讨的“可能性“(板书:可能性)
【设计意图】由情境教学法引入教学,很容易点燃学生求知的火把,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通过学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引出课题,起到“引路导航”的作用。
从而顺利的引入新课,通过故事引入新课,有效的激发了学习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为新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在体验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创设的一定情境中经历感受知识,最终掌握知识的过程。
本堂课我主要创设如下三个活动场景来展开教学:
活动一:通过猜颜色游戏,体验“一定”。
活动开始我说:这里有些白球和一个纸盒,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谁愿意上来和老师一起玩?(请两学生上台)我们3人合作,我把这些白球放在这个纸箱里,由学生来摇动纸盒,让学生从里面随意摸出一个球来,老师来猜它的颜色,下面的同学,仔细观察.老师每次都猜对了颜色。这时我说:知道老师为什么猜得这么准吗?学生会说:“盒子里面全是白球,当然摸到的是白球”。这时我把盒子里的白球拿出来给大家看。并继续追问老师继续摸下去的话,摸出来的也一定是什么颜色的球。这时(板书:一定)
【设计意图】“猜一猜”的游戏使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初次接触“可能性”,直接感受到“可能性”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样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他们所学习的内容来自现实生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唤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活动二:创设摸奖情境,体验“不可能”。
这个活动的设计是,把学生们感兴趣的摸奖活动融入课堂。我问“同学们摸过奖吗?今天就给大家一个机会,看谁能在老师这里中奖!奖品就是老师带来的白球,想不想得到呀?那就试一试运气吧!”我告诉学生:你们从我手中任抽一张牌,只要是红桃就中奖了,学生争先恐后,跃跃欲试,气氛热烈。结果没有一个人中奖。我问:为什么没有一个人能中奖呢?难道你们今天的运气都这么差吗?学生猜出,里面没有红桃的牌,所以摸不到。这时我把所有的牌给大家看,问:里面全都是些黑桃,有红桃的牌吗?如果让你们继续摸下去的话,可能摸出红桃的吗?为什么从这里不可能摸出红桃?
【设计意图】创设摸奖情境,体验“不可能”,可以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事件发生的“不可能”,而且使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化。
 
活动三:继续摸奖游戏,体验“可能”。
既然从这牌里不可能摸出红桃,那么这些奖品你们也就得不到了,觉得这样的摸奖有意思吗?学生会说,没有意思。
这时我把红桃牌和黑桃牌合在一起,让学生上台摸牌。请一个学生上来,在摸出来之前问:“他从里面摸出一张牌来就一定能中奖吗?”
学生会说“可能”会中奖,也有可能不中奖。也就是说这两种牌都有可能被他摸到。因此,他可能中奖,也可能不会中奖,这时我们只能用“可能”这个词来描述这件事情。
【设计意图】采用这种活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亲历“猜测——试验——分析数据”的过程,在实践操作中探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而有效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三)联系生活、内化提高
1.装球游戏
这个游戏是根据老师的口令往盒子里面装不同颜色的球,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个同学都参加,其目的是让我们的课堂面向全体,关注学生、关注学情。在提要求之前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脑想。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交流。讨论怎样放球才能符合要求,这是小组内学生间的交流,学生按要求放球后演示汇报,这是全班进行了交流。通过合作与交流,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课件出示条件:(小组合作)
(1)1号袋中摸出的一定是红球。
(2)2号袋中摸出的不可能是蓝球。
(3)3号袋中摸出来的可能是黄球。
要求:每个袋子里装5个球。
(学生装好后)我问:为什么要这样装?
 
2.课件出示(108做一做)
让学生看图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用手势“√”表示“一定”,“×”表示“不可能” ,“○”表示“可能”。
(1)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判断,然后和同桌交流。
(2)集体订正,每说一个答案均要求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事件。
 [设计意图]以上设计,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练习增强学生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理解和应用,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3.游戏:我说你判断
(1)师生游戏:师出题,生用手势判断。
(2)生生游戏:要求:两人一组,一人出题,一人判断。
设计这个环节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是高涨的、浓厚的,他们迫切地想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活动中来,为了满足学生急于表现的欲望,我让学生分组说,让每位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建立自信。
 
4.按要求涂色
课件出示题目要求,然后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完成后请几名学生上台展示。
【设计意图】从生活到数学,重新回归数学,涂色活动,学生学以致用,既培养了数学推理能力,又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四)质疑反思、总结评价
新课标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认知自我,建立自信。因此,我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交流这节课我有什么收获?有哪些方面的体会?
 
四、说板书设计
最后说板书设计,在板书设计上我也力求体现知识性,简洁性,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击破了难点。
板书设计:
                                 可能性
 
                   一定      不一定     可能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的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法灵活开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构建了学生积极参与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

●温馨提示:如想下载《可能性》说课课件,请链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收藏>] [打印] [挑错] [推荐] 作者:唐 燕 来源:津市市第一小学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