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贡献查询
  • 团队成员贡献查询平台
  • 姓   名:
  • 密   码:
网站统计
    • ·共有文章:1633篇
    • ·文章阅读:449465人次
    • ·总共留言:条

“轴对称图形”片段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12-28 14:03 点击数: 【字体:
【编者按】下面内容为湖南省2016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竞赛(片段教学)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和现场实录。
 
“轴对称图形”片段教学设计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第一完全小学  胡淑雅  严丽
 
教学内容: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9页例1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9页第三单元《对称图形》例1《轴对称图形》。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结合实例,通过观察实物图让学生分析它们的共同的特征,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并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征,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

教材编写特点: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称的现象并不太熟悉,所以教材在编写时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采用内容丰富的多媒体教学。因此,教材的编写意图主要在于:⑴教材在这里呈现不同的物体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些物体左右(或上下)两部分形状和大小都完全相同,从而认识对称现象。⑵教材通过剪纸,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给出折纸、画图和剪纸的过程,展现了形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的过程,进而达到以下3个目的:首先,使学生明确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其次,使学生通过折痕认识对称轴;最后,使学生明确用对折的方法可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前面所学平面图形的本质特性,了解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性,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美并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 认识对称现象,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能识别轴对称图形。

教学关键: 理解“完全重合”的含义

学情分析:
  对称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些图形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并不陌生,但作为数学概念则是第一次和学生见面。因此教学时要从大量的感性、直观的生活实例入手,让学生在以往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知对称的特征。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既可以了解对称现象在生活中的普遍性,又能提高数学欣赏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但是不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加之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熟悉,因此在教学当中应注重丰富学生对现象的感受和认知,联系实际生活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要的学法有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索法和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看一看、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中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初步认识对称现象,感知轴称图形的基本特征,知道对称轴,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2.过程与方法:经历操作、观察、想象、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探索与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对称的美,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图片等

课前谈话: 1.教师自我介绍
                       2.教师剪纸

教学过程:
一、指导观察,认识特点
1.初步感知对称
(1)导入谈话
瞧!这里有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随风飘舞的树叶;还有静静看它们玩耍的小凉亭。

(2)出示蝴蝶、树叶、凉亭图片
               
 
 
(3)引导学生观察
请大家分别观察蝴蝶、树叶、凉亭的左边和右边,上面和下面,你发现了什么?

(4)学生回答:
先点名说发现,后同桌说。
(学生桌上准备一个学具篮,里面放各种各样的与课件不同的图片,教师奖励回答问题的孩子在学具篮中拿一幅图片作奖品。)

(5)小结:
我们通过观察知道了这三幅图片两边形状、大小都是一样的,我们就说它们是对称的。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色彩鲜艳的蝴蝶图等图片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作好铺垫,让学生在对比中“异中求同”,通过观察,充分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得到对称的表象,集累丰富的感性知识,初步感知对称。

二、实践操作,形成概念
1.师拿课前准备的作品展示
老师的这幅作品是不是也是对称的呢?(是)想不想像老师一样剪出这么漂亮的对称图形呢?

2.学生讨论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谈话:如果给你一张纸,怎样才能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呢?先和身边的小朋友们商量商量,开始吧!(师巡视)

3.用商量的方法尝试说出剪的过程
(1)生说方法,师根据学生所说方法演示剪的过程
(引导提问:为什么只在一边画图?)

(2)师贴作品

4.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1)出示课件:
 
 
(2)教师明确方法:
现在我们都知道剪一个对称图形要先把纸对折,然后沿着折痕这边画出图形的一半,再沿画线剪下来,最后展开就是一个对称图形了。

5.剪对称图形
(1)谈话:
小朋友们,你们也想露一手吧,现在给你们表现的机会,拿出你的剪刀和彩纸,开始吧!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将部分优秀作品贴于黑板上。

6.认识对称轴,初步形成轴对称图形概念
(1)认识对称轴:
大家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剪出了这么多颜色、形状、图案都不一样的对称
图形,但是,在它们中间都留下了——折痕,在数学上这条折痕就叫做对称轴。
(师画)边说边画:画对称轴的时候我们一般用虚线。(指着说)这就是对称轴。
(板书:对称轴)

(2)初步形成轴对称图形概念:
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板书:轴对称图形),齐读课题。

7.奖励:你们真是一群心灵手巧的孩子,每人挑选一个图片奖励自己。

设计意图:“儿童的思维是艺术的,形象的,包含着情感的思维”,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轴对图形的特征,本环节安排了动手“剪”出一些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活动,进一步感知特征,形成概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以“动”促“思”,以情促知,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加强,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并且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合作探究,深化概念
1.出示图片
 
2.这些图片就是你们刚才得到的奖品,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吗?

3.小组合作 
(1)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a.猜一猜: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b.说一说:你们有什么方法来验证?
c.试一试:用想出来的方法动手验证?
d.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2)小组合作探究,进行组内交流,教师进行组间巡视。
a.请组长把图片都拿出来猜猜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b.你们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c.用你们组商量的方法演示给其他小朋友看。

(3)学生汇报,揭示完全重合:
a.提问:哪些图片是轴对称图形?请大家举起来看看,有青蛙、有葫芦、有五角星,你们
认为这些是轴对称图形,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哪个小组的代表先来汇报?
b.每组派代表分别汇报青蛙、葫芦、五角星等图形,边说边做,通过对折,发现它们两边是
一样的,也就是两边完全重合了,所以它们是轴对称图形。汇报五角星时,老师分别从不同方向演示对折,得到五角星也是轴对称图形。
c.通过验证,大家发现青蛙、葫芦、五角星等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出示课件)那剩下的
音符、帆船,为什么就不是的呢?
d.生汇报帆船,从不同方向折,它也不能完全重合,所以它不是轴对称图形。而音符,虽然
两边的形状、大小都是一样的,但通过对折,它的两边不能完全重合,所以它也不是轴对称图形。
e.通过对折,发现帆船、音符的两边不能完全重合,所以它们都不是轴对称图形。

4.小结:
青蛙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了,葫芦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了,五角星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了,像这样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做数学”是本课的重要理念,本课教学的关键就是使学生通过“折”,理解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的含义,本环节安排青蛙、五角星、音符图形,通过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清楚知道:1、有的图形有一条对称轴,而有的图形有几条。2、有的图形,如音符,虽然两边形状大小一样,但通过对折,两边不能完全重合,所以它不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深化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突破难点。

四、走进生活,欣赏对称                                                                                  
刚才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知道了对称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
对称的世界欣赏对称美。(课件:欣赏)
 

设计意 图:通过欣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美和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让数学的形与美珠联璧合,让学生真实感受到数学中的对称美与劳动人民的智慧。

板书设计
 
 
 
 
●温馨提示:您想阅读该内容的教学视频,请链接——http://www.dj1978.com/a/ketangjiaoxue/jiaoxueshipin/ernianji/20160711/1294.html
 
 
●温馨提示:您想下载该内容的教学课件,请链接——http://www.dj1978.com/a/ketangjiaoxue/jiaoxuekejian/ernianji/20160514/1200.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收藏>] [打印] [挑错] [推荐] 作者:胡淑雅 严丽 来源:湖南省常德市澧县第一完全小学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