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贡献查询
  • 团队成员贡献查询平台
  • 姓   名:
  • 密   码:
网站统计
    • ·共有文章:1633篇
    • ·文章阅读:449465人次
    • ·总共留言:条

多渠道,多层面,立体构建有效课堂

发布时间:2015-05-04 22:10 点击数: 【字体: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在这阳春三月,播种希望的季节里,我市教研室精心组织了这次全市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竞赛活动。
    我作为指导小组的一员,非常荣幸地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听完这四位老师的课,我想大家都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这四堂课中先进的教学理念,新颖的教学模式以及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过程,尤其是老师们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与营造有效课堂的措施与策略,都让我们觉得有如春风拂面般清新,却又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内心。
    四节课,犹如四道佳肴,让我们回味无穷。
 
    一、情境创设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好玩”曾经是数学家陈省身先生对数学的赞美。但对于我们的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数学所特有的魅力却常常难以感受。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最需要做的事之一。而今天的四堂课在这一点上都给我们作出了很好的示范。
    我们都知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充满诱惑或新奇的问题情境。精心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来感受数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潜能。因此,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潜能,是促成数学课堂教学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转化的必要前提。  
    但军老师在执教“打电话”一课时,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那天,我正在学校值班,突然接到一个通知,要召开紧急会议,由我通知学校的127名老师来开会。同学们,我该采用哪种通讯方式来通知他们呢?有没有一种方式即方便快捷又能确保让对方准确知道消息的内容。怎样通知127个人?这样,学生从生活经验入手,兴趣盎然。
    贺红老师执教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一课,上课开始就让学生猜课题,又根据课题大胆联想:“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这一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了自主回顾相关内容的欲望。贺老师把握好了切入点,从而自然地引出了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为学生自主建构整理复习课的一般模型奠定了根基。
    廖传清老师在执教“用比例解决问题”时,应用课件出示天安门广场国旗旗杆图,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面对生活,廖老师适时提出数学问题:“你们谁能想出什么办法来测算出旗杆的高度呢?”拨动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原动力。
    游戏情境的创设,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好玩又有意义。涂惠老师执教的“圆柱的认识”,上课伊始便引导学生利用课前收集到的立体图形玩游戏,一位同学边摸边描述所摸立体图形的特征,另一位同学根据同桌的描述猜猜是什么立体图形,不知不觉中学生已初步明确了圆柱与长方体、正方体不同的特征。涂老师课堂中多次让学生亲身体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数
    学知识的感悟,从而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
    巧用有效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及时的、有效的评价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四堂课,教师都在尽量使用肯定的激励性语言,学生在老师的鼓励声中思维活起来,愿说、敢说,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浓了。
 
     二、教学活动有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多数老师采取“简单告诉”式的“传递”型教学方式,有的是担心学生能力不够,有的认为太浪费时间,教学效率低;部分老师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但往往走走过场,草草了事。
    今天,四位老师很好地组织了再创造的学习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充分体验了探索的过程:从现象出发,逐步领悟,大胆猜想,进行验证,得出规律,获得丰富的数学学习的经验。真正地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
    如贺红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在组织活动之前,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这些图形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在讨论的基础上再进行图形的贴一贴、连一连活动,并给学生预留了充足的时间(约   分钟)进行讨论与操作,从而让小组合作变得更加理性化,保证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今天的四堂课也引发了我对数学课堂结构的关注,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合理地处理教学的各个环节,最大体现教与学的价值,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
    贺红老师上出的是一堂整理复习课,复习课的主要目标是理清知识脉络、查漏补缺、拓展延伸,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目前许多复习课存在着“简单重复”“整理形式化”“满堂灌”等现象,更多的是“炒冷饭”或“大杂烩”,有的甚至是“题海战术”。在贺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贺老师采用了“回顾旧知”——“梳理旧知,构建知识网络”——“拓展应用”的三段式教学模型。而旦老师、涂老师、廖老师上出的都是新授课,其基本结构模式是:问题----探究----概括----答疑----练习。
    虽然教学模式有所不同,但教学中,四位老师都充分保证每个环节的时间,从而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教学中,四位老师给我们很好的诠释了“主导”与“主体”的有机统一,既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诸如,何时让学生参与活动、以何种方式参与活动、如何有效的利用参与活动等问题,如何加强小组之间的协作能力,都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组织。
    总言之,课堂的驾驭者还是应该由教师担当,但每个环节所对应的时间需要得到保证,否则,无论多优秀的课堂结构,其教学效果也是低效的。
 
    三、设计有效练习,实行及时反馈
    课堂练习是检查认知目标的主要手段,安排一个紧凑、短时、有效的课堂练习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的课堂练习能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从而修改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践证明,有效的课堂练习也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必要手段。
    这四节课,教者均能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有效练习,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首先,练习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旦军老师老师设计的“如果老师以打电话的方式通知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做一件事情,每分钟通知一人,至少需要多少分钟?”。这样的练习有效检测学生是否找准并理解“事物隐含的规律”,这对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其次,练习具有趣味性。涂辉老师设计的“快速转动这面小红旗,观察旋转出来的是什么立体图形?小红旗与旋转出的图形又有哪些关系?”这一练习,学生感兴趣,是什么立体图形呢?小红旗与旋转出的图形又有哪些关系呢?他们说着各自的想法和理由,练习既达到了预定的要求,让学生感到获取新知的快乐。
    另外,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如贺老师和廖老师设计的练习均是采用了基础练习——拓展提高进行层层递进,考察了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习惯指在长期的学习中逐渐养成的、较稳固的学习行为、倾向和习性。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形成学习的正向迁移,提高学习效率,也使学生今后在适应终身学习上受益,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最需要做的事。习惯很重要,作为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廖老师在今天的执教过程中给我们呈现了很好的学习途径。课前交流,他便让学生明确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与其具体表现,课堂中更是时时有意识地培养学习习惯,比如,让学生找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并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便是注重了审题习惯的培养,而在新授结束时,他有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用比例解决问题一般有哪些步骤呢?边数注重了学习思维习惯和合作交流习惯的培养,练习中让学生及时更正错误,便是注重了更正错题习惯的培养。还有学生倾听的习惯、书写的习惯、认真作业的习惯等一直贯穿整堂课。像廖老师一样在日常教学中刻意诱导,点滴积累,通过较长时间的磨练,最后方能习以为常,形成习惯。
 
    五、有效渗透了数学思想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的四基便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由此可见,数学的基本思想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核心内容。怎样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的教学并让学生灵活地应用这些数学思想呢?
    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但老师在提出研究问题后,便引导学生应用了化繁为简的思想,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贺红老师在引导学生说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时注重引导学生领悟转化的数学思想。在练习中,学生们很好地应用转化的思想解决了较灵活的实际数学问题。只有领悟好数学基本思想,应用其本质方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灵动的实际问题。
    感谢但军老师、涂惠老师、贺红老师和廖传清老师给我们奉献了精彩的课堂。我想,我们每位为人师者心中都要有学生,记住“学生不是盛装知识的容器,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的,学生需要老师的尊重,学生都有潜能。”我相信,在我们的课堂上,如果师“导”的思路清晰,生“学”的目标明确。
    让我们的学生“动”起来,那么,课堂何愁不有效呢?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收藏>] [打印] [挑错] [推荐] 作者:陈克菊 来源:津市市第二小学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