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课前、课后的思考
几何更是和想象力玩耍的玩具
——以“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为例 华应龙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课前慎思】
我研究这节课,源于听了本校刘明、胡敬堂、施很燕老师的同题课。
1.关于教学重点
有教师认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如教学参考资料所述,是“学会从简单的情况找规律,解决复杂问题的化繁为简的思想方法”。我认为这应该是“副产品”啊,怎么喧哀夺主了?
这激发我思考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进一步掌握特征”还是“探究规律”?是掌握“化繁为简的思想方法”,还是借助这一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
不同的教学重点,一定带来不同的教学结构。
我以前写文章表达过:数学是玩具,是和想象力玩耍的玩具。那几何呢?更是如此!
玩什么?怎么玩?好玩吗?
变化中不变的,是规律;万变不离其宗的,是特征。
施银燕老师说这节课要“培养探究规律的兴趣”,我深以为然。至于规律是(n-2)的平方还是立方,那不重要,不用记住。学生能感受到自己动脑思考、探究下去就可以得到一个规律,这本身就很有意思,也就是这个过程很美!
那么,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可否就是“进一步理解正方体的特征”?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中“认知领域”有六个层次:知道(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如此看来,这节课应该定位在“综合”层次上。综合应用正方体特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大概也正是这内容编排在“综合与实践”板块的初心。
2.关于因村施教
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学生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
这节课,想象能力是教学基础,也是发展目标。现在的问题是,六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了,这节课不好上。用五年级的学生来上,有些什么挑战?这节课是综合应用正方体的特征,鉴于学生还没有学习体积计算,还没有接触“立方”,探索其中的规律是否可以淡化?规律中,三次方其实是体的体现,二次方是面的体现,一次方是线(棱)的体现,零次方是点的体现,这样的提升、点破,是否就没了根据?这也启发我,像这样的学习内容,我们是不能把学生拉上古希腊神话中的达马斯特斯魔床的。那是一长一短的两张魔床。经过的,如果是小个子,就逼他睡长的床,然后用力把他的身体拉长,直到他断气为止;如果是高个子,就逼他睡短的床,然后把他的脚砍到正好跟床一样长。
那么,抽象规律的符号化阶段,是否可以只说不写?朦胧一些才能浪漫起来。是不是这样的学习内容,学生有感觉就好,能葆有感觉更好?
3.关于滋润生命
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启迪智慧,更要滋润生命。那么,这节课滋润生命的追求如何落地?
这节课学生一定会有差错,化错的魅力怎么体现更动人?
学生最重要的使命是什么?是学习吗?学什么?学知识,还是学思考?如果是学思考,那知识呢?
重庆公交坠江惨剧,可以拿来使用吗?敬畏规则,控制情绪,勇敢站出来?在课上玩的过程中,在比赛过程中,有化错故事吗?
……
没有他人,我无法思考。十分感谢刘鹏、胡敏莹、施银燕老师的有思想、有启发、有价值、有艺术的课堂教学,让我享受思考的快乐,让我有拿来一试的冲动,让我期待我的课堂故事……
在黄梓珊、周腾、易博等老师的帮助下,我拟定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操作、观察、想象、交流等活动,综合应用正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2)感受数学思考的魅力,发展直观想象能力;
(3)激发探索规律的兴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课后明辨】
【课后明辨】
上完这节课,遇到最多的就是听课教师问:“你为什么不揭示其中的规律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在《好课如初恋》(详见本刊2019年第1期)一文已经做了回答,想表达的是“几何更是和想象力玩耍的玩具”。现在再补充点,大家都知道爱因斯坦的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可能常常坚守的是——“知识比想象力更重要”。
玩具,不是只玩一次而已。玩具的魅力,就在于乐此不疲。想象力的提升大概需要像玩魔方那样,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才行,而不是像“知识那样告诉一下,可能就知道了。试想,那个“如果正方体的棱长是n,那么0面涂色的个数就是(n-2)的立方”的结论,放到后面再让学生发现,大概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和生活没有什么大碍。反过来呢?可能就是“课前慎思”中提到的我国学生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的结果。
“百度百科”中说,美国一个权威咨询机构的调查表明:孩子一岁时,想象力、创造力高达96%,可这种情况在7岁上学以后发生逆转。到10岁时,孩子原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只剩下4%。成因分析我没有看到,但这真值得每个教育人深思。由此看,我们的教学不是要发展孩子的想象力,而是要想办法呵护、保持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我整理这节课的时候,正好是2019年春节假期,正好是电影《流浪地球》大火的时候。《流浪地球》为什么会火?不单是不输于好莱坞一流电影的特效,更大的原因是其呈现出来的想象力——带着地球在宇宙中流浪。
不得不说,想象力是个好东西,就像电影《流浪地球》的编剧和监制刘慈欣所说:“未来,当人工智能拥有超过人类的智力,想象力也许是我们所拥有的唯一优势。”什么意思呢?爱因斯坦说得更明白:“逻辑会把你从A带到B,想象力能带你去任何地方。”归根结底,在可预见的未来,想象力还将是人类独占的优势。
当然,如果允许上一节60分钟长课,规律的问题就可以解决。那不就是相差20分钟的问题吗?我想可能不是,是一念之差的问题。
不过,如果真是再有20分钟,我可能还不研究其中的规律,那是归纳发现,我更愿意顺着学生的问题,研究表面涂色的长方体……那是发展想象力的,也是综合应用长方体特征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我的导师王尚志先生指导我进一步思考:如果一个顶点不是连接3条棱呢?这节课究竟安排在哪里要合适?单元前还是单元后?……
反正,接触就想“登堂入室”,心太急了,也是一种“揠苗助长”。反正,好不容易碰上这样一个发展学生想象能力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机缘,我是不愿意轻易放弃的,我愿意让学生多玩一会儿。反正,我不是教数学的,我是用数学来教儿童的。
我开始研究这节,不揭示规律,本来是“因材施教”,逼上梁山,现在想来可能是“歪打正着”,他让我享受到新的思考和新的实践的乐趣。说到这里,我很愿意和大家分享爱伊斯坦的另外一句很有意味的话——“我爱旅行,但讨厌到达目的地。”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教学也是如此。
顶一下
(1)
50%
踩一下
(1)
50%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