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贡献查询
  • 团队成员贡献查询平台
  • 姓   名:
  • 密   码:
网站统计
    • ·共有文章:1633篇
    • ·文章阅读:449465人次
    • ·总共留言:条

“打电话”课例点评

发布时间:2016-05-13 22:02 点击数: 【字体:
“打电话”课例点评

湖南省常德津市市第二小学  贺红
 
    “打电话”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综合应用中的一个新增内容。本内容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合唱队在假期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老师要打电话尽快通知到每个队员,让学生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并从中寻找最优的方案。但军老师教学设计独具匠心,很会把握教材、挖掘教材,变枯燥的数学为快乐的数学,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学习知识。注重把握数学本质,构建数学模型,使学生经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解决现实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在自主尝试、自主探索,注重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收获的是数学思想和方法,感受的是数学神奇的魅力,学习效果好。整堂课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体现了新课标理念,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肤浅点评:

    一、建立数学模型,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打电话》这是一节综合实践课,是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从具体情境问题出发,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通过画图等方式并从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发现打电话中隐含的数学规律。课始但老师谈话引入“通知学校的127名老师来参加紧急会议,该采用哪种通讯方式来通知他们呢?”巧妙地引出了课题。接着又抛出问题:“假设给一个人打电话需要1分钟,那127个人得多少分钟?我该怎么办?但老师把这一复杂的问题抛给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随之把探究127人的问题转化为“给3个人打电话,每分钟通知1人,至少要多少分钟?”这一生活实例构建一个数学模型。但老师精心选择身边的素材当教具、学具,让学生通过在题板上摆圆片、画图,使学生看到的更直观、更形象、更能亲身感受。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转变角色,还位于学生,把自己当成是学生试着去解决这个问题,使得教学设计更切合学生实际。以至于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看似杂乱无章、无从下手的现象中,撇开非本质的属性,更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对实际问题进行简化、假设、猜想,从而抽象出恰当的数学问题:“时间与最多通知的人数的关系问题”在学生确定了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使用的“特殊到一般”的方法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探索出其中规律,并发现“所用最少时间”与“所通知人数的范围”的对应关系,设计和构建了数学模型后,又运用他们的发现去解决“通知7个人至少需要几分钟?”这一实际问题,也就是打电话进行通知怎样最省时间的问题。这一系列过程学生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画图分析、猜想验证等方法完成的。学生从实际问题做起,完整地完成了一个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建模能力和应用意识。学生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建构过程,激发了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学和用的统一。

    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素质。
    本节课,但老师在设计中引导学生由“1分钟最多通知多少人、2分钟最多通知多少人?3分钟呢?4分钟呢?……这些简单的问题入手分析,使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每分钟只能通知一个人)和关键(每个人都不空闲),进而解决“3分钟、4分钟最多通知多少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发现解决“打电话”问题的一般性规律。在这一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渗透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研究方法,使学生感受到不完全归纳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在探讨“2分钟、3分钟最多通知多少人”的问题时,引导学生学会用画“树状图”的方式有序地思考问题,使学生掌握这种思考数学问题的基本策略。在学生总结规律时,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想和验证,使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经历了一个“假设——实践验证——反思调整”的思维过程。规律的发现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因此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真正发现了人数的“递增”关系,从而渗透了递归的数学思想。学生通过对“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打电话通知的人数最多”问题的探讨,进一步体会“寻求最优”的思想与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方法对解决实际问题的巨大作用。

    总之,数学领域的知识博大精深,学之不尽。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更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了解或理解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掌握一些研究数学的基本方法,从而获得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素质。但老师的教学语言风趣幽默,数学语言表述精准,教学风格灵活机智,评价学生及时到位,值得我学习。

    ●温馨提示:您想阅读该内容教学设计,请链接——http://www.dj1978.com/a/ketangjiaoxue/jiaoxuekeli/wunianji/20160407/1099.html
    ●温馨提示:您想观看该内容教学视频,请链接——http://www.dj1978.com/a/ketangjiaoxue/jiaoxueshipin/wunianji/20150430/440.html
    ●温馨提示:您想下载该内容教学课件,请链接——http://www.dj1978.com/a/ketangjiaoxue/jiaoxuekejian/wunianji/20150915/752.html
    ●温馨提示:您想阅读该内容教学反思,请链接——http://www.dj1978.com/a/ketangjiaoxue/jiaoxuekeli/wunianji/20160407/1100.html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收藏>] [打印] [挑错] [推荐] 作者:贺红 来源:湖南省常德市津市市第二小学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