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介绍
老师们好:
我是钟老师。
今天,“我读新教材”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三单元“测量”。
下面我就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和教学建议四个方面给大家做一个简单介绍。
一、教学内容
测量一共有7课时,包括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吨的认识,一共有9个例题。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合适的单位及工具进行测量。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用列表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1.直接介绍教学内容
除“毫米”的认识保留实验教材让学生探索发现的形式外,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均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介绍。
除“毫米”的认识保留实验教材让学生探索发现的形式外,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均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介绍。
图(老教材P2,新教材P21)
毫米的认识,教材是采用估、测、议等活动,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体会了毫米产生的必要性,并初步认识毫米的含义后,,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再通过一些厚度大约1毫米的物体,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知1毫米的实际长度。然后说一说生活中用毫米作单位的物体,进一步丰富对1毫米或几毫米实际长度的感知。
图(老教材P4,新教材P23)
分米的认识,新教材不再安排学生去测量课桌有多长,而是向学生直接介绍10厘米是1分米。删减了实验教材中一些较复杂的探究性活动。(如旧教材P4量课桌,)
图(旧教材P4)
增加了用手势表示1分米长度。
千米、吨的认识也是如此。
图(旧教材P7,新教材P26例4)
将旧教材P7上部分图删除,将例3例4合为一个例题例4。
此外,教材还将所学的概念设计在学生熟悉的或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去发现、探究、体验。例如,在认识千米后,P30第14题(新教材图)就利用学生熟悉的三组情境,巩固长度观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与实验教材比,新教材加大了练习和练习的思维含量,安排了大量要求学生合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
图(新教材P29—10题,P34—4题)
如,在练习六中,设计了“描出最近路线”的实际问题(第10题);练习七中安排了“怎样装车能一次运走”的实际问题(第4题)。
要注意的是: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时,对学生操作测量工具以及准确读出测量结果的要求较高因而难度较大。需要教师组织大量的测量活动,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积累活动经验。教学千米时,要组织学生到操场上量一量、走一走、估一估,体验1千米有多长.
2.增加了用字母表示“毫米、分米、千米和吨”这些计量单位的方法
这些只是介绍,让学生知道并不要求学生会用。
3.增加例3,加强了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新教材单位换算部分,呈现了换算的思考过程。
图(出示新教材P23例3、P27例5、P32例8)
教给学生在进行单位换算时的思考方法,降低了难度。这样有助于中、下学生的学习,更好地帮助理解。
图(出示老教材P8例5,P12l例7)
老教材没有,但很多老师教学中其实早就这样做过,也有一定成效。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叙述思考过程,在表达中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4.增加了例6和例9两个问题解决
图(新教材P27例6)
例6通过估计距离的活动,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估计的意识和策略,体现了对估测的重视。教材上呈现了步行和坐公共汽车上学的情况,教学时可请家长骑自行车或开车接送的孩子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还可针对不同情况结合学生经验加以估测方法上的指导。
如步行上学的学生可借助例4中得出的走100米的时间、步数作为标准进行估计。对乘公共汽车上学的学生可以结合站数与每站的距离进行估计。
练习中提供了大量的估测活动。
图(出示新教材P28第1、2、5、6、7题)
如P28 第1、2、5、6、7题。
例9通过派车问题,教学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列表的方法。这是一个新的内容,这里重点讲讲列表的方法
图(出示新教材P33例9)
这类题老教材只要求学生写出正确答案即可,未强调全部写出。此处还是3个环节,在分析与解答环节,通过小精灵的提示,让学生体会到“把符合要求的方案一一列举出来”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策略。
教材呈现一名学生从“只用2吨的车运4次”想起,提示教师要为学生自主探索留空间,同时要在学生思考的关键环节上进行必要的点拨,引导学生有序的列出各种方案,防止列出方案时产生遗漏和重复。书中只呈现了一个表,教师们教时也就讲了一种。
图(出示新教材图和自制表格)
实际上当把两个不同重量的车交换位置后还可列表,我们会发现后一表只列出4种,符合要求的仍是两个方案。教学时往往考虑得不周全,没有呈现后一种,也没有引导学生去发现。
图(出示新教材P33做一做)
P33做一做与例题比多了一个限制条件“6张”,要明确的是“可以用2元,也可用5元”“最多可用6张”且“恰好凑成30元,不找零”,同样可列出两个表,呈现的情况也不同,但符合要求的方案个数一样
图(出示对比表)
图(出示新教材P35第7题)
图(出示新教材P35第7题)
P35第7题,通过租船这一具体的生活情境,巩固所学的用列表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图(出示对比表)
学生练习完后,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好,出现很多问题,一是算错;二是不知道从何数开始,什么时候结束。等等,这就说明教师的教很重要,必须教给他们方法,教之前自己要做一些功课,这样学生才不至于盲目。
要注意的是,解决这类问题时要让学生体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列表。还要明白从什么数开始,到什么数结束,找一找规律,“有序”只对领头的那列而言,减少学生的盲目性。体会数学的思考方法,感受数学的基本思想。
5.删去“你知道吗?”(曹冲称象)
四、教学建议
1.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增加一些学生熟悉的例子。
如,在认识毫米和分米时,可增加医疗保障卡、电话磁卡、储蓄卡等厚度大约是1毫米的物品,也可以让学生从一沓纸(作业本)中量出1毫米,数一数有几张。
2.注重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确保各项活动的有效开展
“测验”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比较强,教学应建立在大量操作的基础上,操作活动时,要有明确目的,要提出活动要求,教师应该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对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引导要合理安排“动”与“静”的时间,注意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3.重视学生估测方法的掌握,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本单元仍然注重了估测能力的培养,为此还专门安排了例题,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觉地对常用物体长度或质量进行估测的意识,同时要注意对估测的方法进行指导。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估测、后测量验证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用熟悉物体做参照物的方法和测量较长距离时可运用分解的策略,不断提高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4.注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教学中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新增的列表解决问题就是一种有序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境,为学生创设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
●温馨提示:您想观看该内容的教学视频,请链接——http://www.dj1978.com/a/keqianzhunbei/jiaocaijiedu/jiaocaijiedushipin/sa/20150519/525.html
●温馨提示:您想下载该内容的教学课件,请链接——http://www.dj1978.com/a/woduxinjiaocaikejian/three1/20150519/538.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