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贡献查询
  • 团队成员贡献查询平台
  • 姓   名:
  • 密   码:
网站统计
    • ·共有文章:1633篇
    • ·文章阅读:449465人次
    • ·总共留言:条

再好的学校也不能代替家教

发布时间:2015-04-15 12:24 点击数: 【字体:
     

    家长和学校之间应该怎么分工合作,怎么沟通?我想这不是一个外在责任分工的问题,家庭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的一种有机延伸。
      我们中国人原来是很讲家教的,家教有多重要呢?从“修身齐家”就直接到了“治国平天下”,从“家”到“国”中间应该隔着社会,但是过去中国是没有社会这个概念的,我们是家国一体的,一个人在家庭里面有了什么道德,那就直接可以说上朝廷了,家庭跟朝廷是连着的,没有社会这一块。
      我们现在的学校承担了现代教育中的社会公民养成的责任,而过去这一块更多的是靠家庭伦理养成的……即使是现在,家庭永远是任何学校教育都不能替代的。
 
      说到家教,家长不见得一定是教授、海归、白领。孟母三迁中的孟母念过多少书,有多少学问?但是她这样的家长才是为中国守住灵魂、扛起脊梁的人,家教就起了这样一个起点的作用,再好的学校也不能代替家教。一个孩子在学校五天都行鞠躬礼,只要一个周末是散漫的、无礼的,教育就会失效,所以家庭教育有着某种决定性的作用。而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不是帮他默写了多少单词,而是要与学校一起给他一个人生的态度。
      教养这件事跟品德课不是直接挂钩的,更重要的是,一个孩子从睁眼起床到晚上上床睡觉,他看到了什么。如果老师们在上所有课的时候,都有一种意识:我正在跟孩子表现怎么做人呢;家长们也能在所有的时候都有这么一种规范意识:早上起来时间再紧也应该把睡衣脱下来叠上,且正面在外……做到了一个人基本的礼仪风范,这便是常言道的“言传不如身教”。如果一位家长对人说话毫无礼貌,那么他的孩子即时行鞠躬礼,心里也缺乏恭敬之情。
      对独生子女的品德教育,不能在严格或是宽松之间搞二元对立。孩子如果不孝顺、不诚实、做坏事,你就必须严格的守住底线,毫不通融。而宽容的则是一种民主、平和、陪伴式的家庭生活方式。其实我就是独生女,我父亲去世了,这么多年妈妈都跟我生活在一起。我们全家旅游,我妈妈不可能自己在家,也一定会跟着去的。我的女儿也是独生女,小时候,外出老抱着一个小娃娃,她叫它“妹妹”,但4岁的一次旅行,就在出门前,她把娃娃放在沙发上,我问她怎么不带“妹妹”了,她说她要腾出手来扶姥姥!我们从来没有这样要求过她,之所以她会有这样的意识,全是一种家庭的默契:因为她爸爸选择所有事情的时候,我选择所有事情的时候,都会以她姥姥的需要为家里的“最高宗旨”,看见点心要买,都先问是不是无糖的;出去时一定不去有上下楼梯的,否则,姥姥会上不去……所以,你不用告诉她,姥姥有多么重要,更不用解释,孝是怎么回事。
 
      至于说孩子在家庭学习中的这件事,我倒想说,家长一定不能偷懒,要陪孩子学习,这个陪不是陪他做作业,这方面家长不能陪过了,帮小孩检查功课这件事得适可而止,别老觉得小孩都要得一百分,其实我觉得在小学阶段,九十几分挺好的,就是得个八十几分又怎么了,让他养成不依赖你的习惯更重要,他拿了一个八十几分,只要让他知道哪儿错了,下回能考好一点就行了。我所说的陪伴,有很大一部分是亲子互动的,主要是学一些课外的东西。
      比如说,我和我的女儿一起读书这件事,她现在年级高了一点,我可以带着她读书;以前呢,我就给她讲,像我喜欢雨果的作品,我就给她讲《巴黎圣母院》,讲完她又说她想读《悲惨世界》,那部书她读起来显然是太困难了,我们娘俩就一人抱一个大垫子坐在地板上一起读那个大部头,我哭的稀里哗啦的时候,她看见,就会跟我交流;她读到非常感动的地方,也有了主动想写读书笔记的欲望,我就让她写,整部书都写下来,太难了,但是她会选几个场景写,写好写坏都随她,她自己能理解到什么地方就到什么地方……
      我觉得家庭一定是一个以爱作为最高教育前提的地方,那些严厉的,权威的底线也不过是以爱为出发点的硬规矩。爱的温暖如果一直能陪伴一个孩子,作为一个有尊严的人,他会清晰的知道,什么是有所为,什么是有所不为的。
        (卜小凡选编)
顶一下
(1)
50%
踩一下
(1)
50%
[收藏>] [打印] [挑错] [推荐] 作者:于丹 来源:人民教育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