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读数学教材的几点思考
主要内容:明确意义、明辨变化、明晰方法,科学研读数学新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研读教材 课堂效率
数学教材是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主要基础,它是师生完成教与学双边活动必不可少的媒体,因此在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如何科学研读新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谈三点思考。
一、明确研读教材的意义
研读教材是备好课的基础和核心环节,同时也是教师上好课的必要前提。
当我们翻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版数学书(人教版)时,相信大家一定会被那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的教材所吸引。再用心去阅读教材时,新版教材大多通过情境、对话、表格、图片等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没有呈现结论。只有学生自主活动的 建议和提示,为教与学留下了极大的探究与交流空间,也给教师读懂教材带来了一定的困惑与难度。
如何用新教材教,大家每天都难免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产生新的困惑。2014年12月初,教研室精心组织了3天全员参与的新教材培训活动,意义重大,成效显著。我们一线教师对教材的研读决不能以参加了此次培训为终点,而应是新的起点,把“研读教材”作为日常教学工作必需的重要一环。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有效课堂,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当我们翻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版数学书(人教版)时,相信大家一定会被那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的教材所吸引。再用心去阅读教材时,新版教材大多通过情境、对话、表格、图片等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没有呈现结论。只有学生自主活动的 建议和提示,为教与学留下了极大的探究与交流空间,也给教师读懂教材带来了一定的困惑与难度。
如何用新教材教,大家每天都难免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产生新的困惑。2014年12月初,教研室精心组织了3天全员参与的新教材培训活动,意义重大,成效显著。我们一线教师对教材的研读决不能以参加了此次培训为终点,而应是新的起点,把“研读教材”作为日常教学工作必需的重要一环。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有效课堂,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二、明辨新版教材的变化
2014年秋季,我市全面启用新课标指引下的人教版新教材。这套人教版数学教材修订后有哪些新变化呢?这是我们一线教师在研读教材时应首先解决的问题。除了大开本带来的新感受外,综合专家们的解读,我们应从这五个方面去整体研读、把握好新教材。
一是把握教材结构发生的变化。如:“数与代数”部分,在二年级下册增加“混合运算”单元;将“有余数的除法”迁移至“万以内数认识”之前(从三(上)移至二(下));将“倍的认识”后移至三年级上册并且单独成为一个单元等。
二是把握新教材关于“解决问题”板块的重大调整,我们应着力研读新教材中为实现“解决问题”的课程目标所提供的教学思路、发展线索和可操作的案例。
三是把握“数学广角”教学内容的整合,研读如何设计活动以利于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
四是把握好新教材对各部分内容教学顺序和节奏的调整,让孩子更易于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例如:对一些知识的具体教学做的更符合学习规律的安排。如对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的教学,进行了新的编排,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练习题的设计上也注意加大了思维含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五是把握好过程性评价板块的设置,为学生提供自我反思与评价的机会,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良好体验,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是把握教材结构发生的变化。如:“数与代数”部分,在二年级下册增加“混合运算”单元;将“有余数的除法”迁移至“万以内数认识”之前(从三(上)移至二(下));将“倍的认识”后移至三年级上册并且单独成为一个单元等。
二是把握新教材关于“解决问题”板块的重大调整,我们应着力研读新教材中为实现“解决问题”的课程目标所提供的教学思路、发展线索和可操作的案例。
三是把握“数学广角”教学内容的整合,研读如何设计活动以利于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
四是把握好新教材对各部分内容教学顺序和节奏的调整,让孩子更易于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例如:对一些知识的具体教学做的更符合学习规律的安排。如对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的教学,进行了新的编排,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练习题的设计上也注意加大了思维含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五是把握好过程性评价板块的设置,为学生提供自我反思与评价的机会,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良好体验,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明晰研读教材的方法。
如何科学、有效地研读新教材呢?我认为要注意如下4点。
1、教师要注意把握知识的整体分布
有些教师在研讨教材、用心备课时,关注的只是该节课的内容,并用功夫反复推敲。这样的推敲与研究,关注的只是局部的“点”,忽略了整体的“面”。
其实,教材编者在依据《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时,非常重视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与知识点在各册教材、各个单元的安排与螺旋呈现。因此,各册教材、各个单元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就需要我们依据《课程标准》来分类整理,便于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在各个学段的分布情况。
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既要有丰富的数学知识、又要有驾驭整个教材的能力,要对各年级教学内容和要求、编排体系等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这就要求我们平时研读教材时应注意把握知识的整体分布,教学时才能高瞻远瞩,有目的、有重点、有成效地进行教学。
其实,教材编者在依据《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时,非常重视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与知识点在各册教材、各个单元的安排与螺旋呈现。因此,各册教材、各个单元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就需要我们依据《课程标准》来分类整理,便于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在各个学段的分布情况。
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既要有丰富的数学知识、又要有驾驭整个教材的能力,要对各年级教学内容和要求、编排体系等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这就要求我们平时研读教材时应注意把握知识的整体分布,教学时才能高瞻远瞩,有目的、有重点、有成效地进行教学。
2、教师要注意正确领会编者的意图
教材最大程度的体现了编者对课标的理解,它怎样有层次通过系列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达成课标要求的?我们教学时应该怎样灵活、具体的把握?
这就要求教者必须在研究课标的基础上深入研读教材,将课标的要求、自己的理解、编者的意图相互一致,这样能否正确领会编者意图就显得格外重要。
要做到正确领会编者意图,则必须把分类研读教材内容与研读教师教学用书结合起来。分类研读教材内容,其目的是为了更深层的分析教材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其前后联系,明确其来龙去脉、把握好训练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等目标。为了帮助教师理解和使用教材,教学用书对编写意图已做了详细的说明,所以认真解读教学用书对领会编者意图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把分类研读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结合起来是领会好编者意图、研读好新教材的有效方法。
这就要求教者必须在研究课标的基础上深入研读教材,将课标的要求、自己的理解、编者的意图相互一致,这样能否正确领会编者意图就显得格外重要。
要做到正确领会编者意图,则必须把分类研读教材内容与研读教师教学用书结合起来。分类研读教材内容,其目的是为了更深层的分析教材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其前后联系,明确其来龙去脉、把握好训练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等目标。为了帮助教师理解和使用教材,教学用书对编写意图已做了详细的说明,所以认真解读教学用书对领会编者意图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把分类研读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结合起来是领会好编者意图、研读好新教材的有效方法。
3、教师要注意把握数学学科的特点
教材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新教材的编写在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时,还特别强调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发展数学素养。
数学学科有其自身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方法的辩证性、结论的精确性,不允许我们向语文学科那样研读教材。
我们必须从教材中读出抽象、严密、逻辑、精确等数学自身的特点,研出“数感、符号意识”等十个核心理念的培养着力点,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力求“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学科有其自身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方法的辩证性、结论的精确性,不允许我们向语文学科那样研读教材。
我们必须从教材中读出抽象、严密、逻辑、精确等数学自身的特点,研出“数感、符号意识”等十个核心理念的培养着力点,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力求“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教师要注意教材提供的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如五年级上册的“可能性”,便可将教材主题图呈现的情境在课堂上是让学生亲身参与,让他们亲历猜想、验证、分析、总结,寻找规律的全过程。再如教学四年级上册“公顷和平方千米”时,可将课堂迁到操场,让孩子们带上皮尺、记录本和一颗灵动的心去测量、记录、计算、感悟。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了愉悦的学习体验,同时使他们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如五年级上册的“可能性”,便可将教材主题图呈现的情境在课堂上是让学生亲身参与,让他们亲历猜想、验证、分析、总结,寻找规律的全过程。再如教学四年级上册“公顷和平方千米”时,可将课堂迁到操场,让孩子们带上皮尺、记录本和一颗灵动的心去测量、记录、计算、感悟。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了愉悦的学习体验,同时使他们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只要我们有“科学研读数学新教材”的意识,扎扎实实学习、实践、反思,结合学情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这样的数学课堂必然是高效的、灵动的。
参考文献:人教学习网《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变化特点》
2014.12.10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对于“问题”,我们还有问题吗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