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该懂点脑科学,12条脑科学建议帮你改进教学
1.情感帮助记忆
当个体的情感系统处于活跃状态时,学习和记忆的效果最好。
作为成人,我记得最牢的是童年时那些与积极或消极的情感体验相关的经历。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用一些方法激发学生积极的学情感以增强记忆,如保持教学热情;运用变化和运动来激发兴趣;联系学生或自己的生活经验使课程个性化;安排趣味性活动、特别事件或旅行等。
2.高挑战与低威胁
挑战能促进学习,威胁会妨碍学习。
当环境富于挑战,并鼓舞孩子们勇于探索,脑的学习效果最好。当脑收到“威胁”信号,它会转化为一种原始的求生模式,学习会被抑制。
肯定的表扬、奖励和竞争都是制造挑战的方法,且不会对学生造成过度威胁。
批评和惩罚也可以制造挑战,且有助于学校制度的建立,但不应过分强和滥用。
例如,不应以过量的作业作为惩罚手段。
3.让孩子动一动
运动促进血液循,并向脑输送更多氧。
当学生坐20分钟以上时,大量血液会在臀部和脚部聚集。这时让学生站起来,就能促进他的血液循环。
一节课的时间,学生若有机会站起来,他们脑部的供血量会显著增加。
因此教师进行长时间教学时,要通过提问、集体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动一动,提高脑的学习效率。
4.笑与学习
幽默能够促进学习。研究表明幽默能够使记忆保持率从15%提高到5%。
笑的时候,更多血液输入大脑,同时带来更多的氧。
笑还能导致大脑向血液中释放一种化学物质,减轻学习的痛苦感,并使人感到舒服。
幽默能够创造积极的情感氛围,并有助于高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而慎用讽刺!
5.图形组织者(graphicorganizer)
图形组织者是大脑组织信息的方式,如大纲、维恩图、网络图、图表等。
大脑不是一个信息容器,而更像一个有选择的接受者。
它依照某种图形组织者选择性地接受信息,同时会屏蔽掉大量其他信息。
因此,教师要经常使用一些图形组织者帮学生组织新知识,并教会学生使用多种图形组织者归类知识。
6.多感官参与
学习主要依赖的感觉通道有视觉、听觉和运动知觉。学习新内容时,参与学习的感官越多,学生越可能掌握。
教师调动多感官参与的方法有使用图画、图表和实物演示等视觉刺激;向学生解释并让他们反过来向你解释;为学生创身临其境的机会等。
参与学习感官越多,学生学习的机会就越多!
7.保持光亮
当灯光灰暗时,大脑向松果体分泌一种化学物质--褪黑激素,该物质会诱发睡眠。当灯光明亮时,褪黑激素的分泌停止。
一般教室灯光的亮度只有30-50烛光,而抑制褪黑激素的亮度要求为150烛光。
因此,教师要尽可能保持教室明亮,特别是在没有窗户的教室里。
8.使用比喻
与已有经验相似的内容易被大脑接受和理解,而比喻则是大脑找出新旧知识共同点的好助手。
比喻对低年级儿童的思维发展能起到“拐杖”作用,因为他更倾向于视觉和空间导向思维,而不善于语言导向思维。
明喻、类比、故事、卡通都是促进有效学习的好方法。形象生动的比喻一般能使记忆保持的效率提高40%。
9.首因和近因效应
在一节课的开始部分,学生学习效果最佳。其次是课的结尾部分。课的中间部分效果最差,我们称之为低谷期。
在一节20分钟长的课里,低谷期有3-4分钟。而在一节80分钟的课里,低谷期长达30分钟。年龄大的孩子较年龄小的孩子更能适应长时间的课。
因此,教师要利用课的开始强调要点,在课的中间解释细节和练习,末了时进行总结和提示要点。
10.易混淆的新概念
教师不可在同时教两个相似的概念。
如果概念之间非常相似,比如经度和纬度、高度和长度等,脑就会建立相同的学习路径,造成概念混淆。
这就好比同时用红和黄画画一样。要着另一种颜色之前,必须把画笔洗干净。如若不然,两种颜色会相互混合,产生非你所要的第种颜色。因此,教师不要在一节课讲两个相似的新概念,而是要分步进行。
最好在学生牢固掌握第一个概念后再讲授第二个,并在新概念都讲完后重点讲授两个概念的区别。
11.有指导地练习
教授新技能时,教师在放手让学生独立实践之前要进行有指导的练习活动,以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技能。否则,如果学生错误地习得了某种技能,教师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纠正这些错误。
学生的错误技能很难改变,原因是神经树突连接而成的学习通道已经固定化了。神经树突就像木头一样连成一条“路”。这条路用得越多,学生就越不可能克服困难去创造其他“路”,去达到相同的目的地。
向全班学生教新技能时,教师要先给学生例子或示范,然后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练习。
此时你必须四周走动,以确保学生理解正确。只有你确保每个学生都正确掌握了新技能,学生才能独立练习。
教师要经常检查全班学生的学习或作业,找出错误的学习。找错和纠错的速度越快,学生学习的效果就越好。
12.让学生教
众所周知,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学生。学生在教其他学生的时候往往学得最好。教其他学生可以使记忆的巩固率提高3倍。
因此,教师要主动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教”的机会,如让学生面对全班学生讲、教班级里的其他学生等。
“互教”就是一种很有效的生教生的形式。
在一系列内容学完之后,教师让学生两两结合,相对而立,互相讲述自己学到内容。为了这一活动,学生往往要在课下仔细准备很长时间。为了有效“互教”,教师最好不要让学生自己选择伙伴,不要限制活动的时间。
“互教”的学生之间最好有一定的差距,如优生和中等生组合,中等生和差生组合,但水平不应相差过大。
并且,“互教”应该在一组学习任务完成后进行,而不是在每节课后都要进行。
(谭晓明选编)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