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贡献查询
  • 团队成员贡献查询平台
  • 姓   名:
  • 密   码:
网站统计
    • ·共有文章:1638篇
    • ·文章阅读:450295人次
    • ·总共留言:条

“解决问题(进一法、去尾法)”片段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9-12-13 19:26 点击数: 【字体:
 
“解决问题(进一法、去尾法)”片段教学设计
执教: 津市市第二小学  欧阳娟
 
 
学情分析:
本节课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学过“四舍五入法”,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都曾渗及过,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本节课重在使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在实际应用中,会灵活的选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3.通过学生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实际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取商的近似值。
难点:根据实际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行解决问题的学习。(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明确方法
1.教学进一法。
课件出示:一瓶饮料为2.5升,把它装在杯子里,每个杯子最多可盛0.4升。需要准备几个杯子? 
(1)收集信息,理解题意。
师:请看大屏幕,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独立解决,暴露学情。
(3)汇报交流,明确方法。
生:我是用除法解决的。因为份数=总数÷每份数,要求杯子的个数,就用饮料的总量除以每个杯子盛的数量。
师:他说得怎么样?你们有什么问题想和他交流吗?
生:题目没有要求我们取近似值,你为什么不等于6.25呢?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称为进一法。(板书:进一法)只要保留的数位后还有剩余,都要向前进一。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四舍五入”求近似值的基础,对“进一法”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先放再引,在学生充分交流碰撞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理解“进一法”。】
 
2.教学去尾法。
课件出示: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1)独立思考,自主解决。
(2)汇报交流,明确方法。
预设1:25÷1.5结果是16.66的循环。可以包装17个礼盒。
预设2:我觉得只能包装16个礼盒。因为……
师:你们是用哪种方法取商的近似值的?
师:哪个更合理?
课件演示配合帮助理解。  
师:像这样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去尾法。(板书:去尾法)顾名思义,就是只要要保留的数位后还有尾巴(剩余),不管剩多少都要全部舍去。 
【设计意图: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自己探究,给学生充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比较异同,提升体悟。
师:比较这两题,解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你能举例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进一法”,什么时候要“去尾法”吗?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对学生来说既有认识上的提升——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值;也有方法上的总结——取近似值,如何“进一”如何“去尾”。】
 
4.小结。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几种确定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生:共有三种方法——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
师:到底选择哪种方法,我们得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三、练习巩固,提升体悟
师:联系实际想一想,下面各题的得数怎样取近似数比较合理?
课件出示:下面情况选择哪种方法取近似数更合理?说说理由。  
(1)有110米的布,做儿童套装,每套用布2.3米,能做多少套? 
(2)有110吨的煤,用载重2.3吨的小车运,需运多少车? 
(3)把一根60.3米长的钢管,截成同样长的12段,平均每段长多少米?(得数保留整数)  
(4)装订一种笔记本需要用纸60页,现在有同样的纸2800页,可装订多少本这样的笔记本?  
1.独立思考,分组讨论。
2.全班汇报,交流想法。
3.小结提升。
师: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特殊情况下用“进一法”或“去尾法”,但是不管用什么方法,我们都得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
【设计意图:通过专项练习,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去尾法”或“进一法”、“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的实用价值。在根据题意很快做出判断的过程中,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
 
四、课堂小结 ,畅谈收获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温馨提示:您想阅读该内容的教学视频,请链接——

●温馨提示:您想下载该内容的教学课件,请链接——

●温馨提示:您想阅读该内容的教学反思,请链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收藏>] [打印] [挑错] [推荐] 作者:欧阳娟 来源:湖南省津市市第二小学 查看所有评论
下一篇:没有了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