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贡献查询
  • 团队成员贡献查询平台
  • 姓   名:
  • 密   码:
网站统计
    • ·共有文章:1637篇
    • ·文章阅读:450187人次
    • ·总共留言:条

在情境中感悟,在迁移中建构——“7的乘法口诀”说课稿

发布时间:2019-12-13 17:24 点击数: 【字体:
在情境中感悟,在迁移中建构
                                                                           ——“7的乘法口诀”说课稿
湖南省武陵小学    陈开利
 
 
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在情境中感悟,在迁移中建构”,“7的乘法口诀”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7的乘法口诀,具有上承2-6的乘法口诀,下启8-9的乘法口诀的桥梁纽带作用,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学生熟练计算表内乘法和除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奥苏贝尔有句名言:“影响学生学习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我们应该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经历编制2-6的乘法口诀的全过程,积累了一些活动经验,根据课前调查,发现个别学生已经会背7的乘法口诀,但多数学生对于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方法,还比较模糊。

(三)教学目标:我将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实际情境,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7的乘法,会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力目标:应用迁移类推方法,让学生经历自主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利用规律熟记7的乘法口诀。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乐于助人的教育,给孩子们播种下梦想和希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有机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熟记7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为: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记忆7的乘法口诀。
 
二.说教法、学法
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本节课为了让学生置身于自主探究的氛围,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境激趣、直观演示、启发引导。学生的学法是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精心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一)第一个环节:动手操作,整体感知。
先引导学生用七巧板拼漂亮的图案,然后数一数拼一幅图用了几块板?将“图”抽象为“数”。再引导学生观察2幅图:现在有几幅图案是几 个7?孩子们跃跃欲试有2幅图案是2个7,2个7是多少?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用叠加的方法,知道多一幅图案,就多加一个7,所以 是14。那么3幅图,4幅,5幅,6幅,7幅图案分别是由多少块板拼成的呢?请把结果分别填在相应的表格里,然后让学生按顺序说出几个7是多少。老师追问:35里面有几个7? (5个7).学生将知道7的乘法口诀每一个积的来源,并理解相邻两个积之间是相差7的关系,为编制 7的乘法口诀奠定基础。初步建立数学模型。
 
(二)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此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内 容,分三个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迁移类推,自编口诀。刚才大家发现图案里藏着那么多的数学秘密,真了不起,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表格的结果列出乘法算式,编出口诀,再同桌交流,最后汇报。接着老师启发学生思考:七的乘法口诀有几句?(7句),为什么七七四十九只写一个乘法算式呢,因为两个因数相同交换了位置还是7×7.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在迁移类推中建构新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全过程。

第二部分:观察思考,找出窍门。著名教育家玻利亚曾经说过: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方法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通过多种方式读口诀发现学生读口诀很熟练,此时老师会询问学生:同学们读得这么熟练,记口诀有什么秘诀吗?通过观察学生将发现:第一个乘数每次增加1,第二个乘数不变都是7,积每次也增加7.为什么积每次增加7呢?请结合算式想一想,学生立刻想到: 因为2个7比一个7多1个7,3个7比2个7又多1个7,以此类推积每次增加7,老师顺势引导学生用这个规律去背口诀。在找忘记的口诀时,学生通过思考知道: 上一句第一个字是“四”,这一句第一个字就是“五”,第二个字都是“七”,积要比上一个多7,所以是28加7等于35.这一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更重要是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模型。

第三部分:利用规律,熟记口诀。首先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法背一背读一读。然后师生对口令,生生对口令,开火车背口诀。
 
(三)第三个环节:应用提高、巩固新知。第一关:摘星星。得数正确就能摘到天上的星星,意在让学生熟记乘法口诀,并会用乘法口诀算出乘法算式的积,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关:游戏:一个星期多少天?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乘加、乘减的问题。教会学生学以致用。拓展延伸:编儿歌。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儿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模型的运用能力。

本课力求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在迁移中建构”,我希望本节课在我的精心设计下,能够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感谢您的聆听!


●温馨提示:您想阅读该内容的教学视频,请链接——

●温馨提示:您想下载该内容的教学课件,请链接——

●温馨提示:您想阅读该内容的教学设计,请链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收藏>] [打印] [挑错] [推荐] 作者:陈开利 来源:湖南省武陵小学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