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贡献查询
  • 团队成员贡献查询平台
  • 姓   名:
  • 密   码:
网站统计
    • ·共有文章:1701篇
    • ·文章阅读:501974人次
    • ·总共留言:条

读懂教材意图 提高课堂实效——以“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为

发布时间:2019-07-02 12:38 点击数: 【字体:
读懂教材意图 提高课堂实效
——以“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例2为例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教师对数学教材编排意图把握不准、理解不 透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导致很多课堂教学缺乏实效。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是编写 者经过长期的实践、调研和验证编写出来的,具有科学性、整体性、过程性等特点,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编排意图吃不透,教学偏离了方向,就不能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目标,就会影响总目标的实现。
    下面结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例2,谈一谈如何读懂教材,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一、读懂教学情境,引出学习需求 
    教材中的学习素材应当在反映数学本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现实, 以利于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过程。综观人教版小学 数学教材,大部分例题教学内容都是从教学情境引出来的。如“多位数乘一位数笔 算乘法”例2的教学情境。
 
 
    从这个教学情境中应该读懂以下几点: 
    1.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四能” 
    例2是计算教学的内容,教师切忌当成解决问题来教学。虽然这不是解决问 题的教学内容,但是“四能”的培养应渗透到每一节数学课中。当学生从教学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后,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探究算法和理解算理上。 
    2.要理解乘法的内涵,构建数学知识结构 
    从情境图中理解3个一套相加用乘法16×3来计算,建立乘法的数学模型。
    3.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加强数学应用意识
    根据情境体会数学知识是从具体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来的,而数学知识又是为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服务的。因此,在导入新知的教学中,教师应紧紧围绕两个数学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
    第一个问题:“同学们,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培养学生发现 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第二个问题:“3套连环画一共有多少本?怎样列式解答呢?”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见,只有读懂了教学情境,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四能”,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懂得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二、读懂例题意图,突破重、难点 
    教材是编写者依据课程标准经过长期的实践、调研、验证编写出来的,其中的例题编排更具有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因此,对例题编排意图的准确把握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那么如何读懂例题的编排意图,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呢?下面以“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例2的编排为例。
 
 
    1.要读懂教学重、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核心。例2是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理解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是什么,理解十位上的4是怎样来的,从而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教学例2的重点和难点。 
    2.要读懂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
    教材在编排中用小棒和竖式一一对应的方法来呈现计算的过程,充分体现了 三个意图:
    一是尊重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认知规律;
    二是实现从笔算乘法的完整步骤到简洁的竖式书写格式的过渡;
    三是抓住难点问题“十位上的4是怎样得来的”达到对算法和算理的理解和突破。
    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动手操作摆一摆,然后动口说一说,同时用笔记一记。如“6×3 ”就是3个6根小棒相加等于18根小棒,10根小棒捆成一捆,所以竖式上要向十位进1,个位上写8;“10×3 ”就是3个10根小棒相加,再加上刚才的1个10根小棒就等于4个10根小棒,十位上写4;所以16×3=48。
    教学中要注意对应每一步计算过程进行操作理解,真正把动作表征转化为符号表征,切忌把操作、叙述和记录割裂开来教学。 
    3.读懂学生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课程标准要求的“四基”之一,是指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数学活动过程所获得的具有个性特征的经验,主要包括直接的活动经验和思考的活动经验。
    如“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例2的教学,学生的知识经验是已经学习了口算乘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学生的活动经验是已经懂得通过教学情境和动手操作理解算理,会通过知识迁移获得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方法,具备从教学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考经验,以及掌握基本算法的概括过程。 
    4.读懂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材编写不是单纯的知识介绍,学生学习也不是单纯的模仿、练习和记忆。”如“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例2中可看出教师和学生有如下的课堂活动: 
    (1)教师的直观演示活动。如:课件或挂图直观出示例2情境图,用课件演示或在黑板上写出竖式的书写过程,等等。 
    (2)学生的观察、交流讨论活动。如:观察教师出示的情境图,然后交流获得的数学信息,提出有用的数学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等等。 
    (3)学生的操作活动。如:用小棒表示出“16×3 ”竖式的计算过程,直观理解算理。 
    (4)教师的讲授活动。如:讲解“16×3 ”乘法算式中每一步算式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十位上的4是怎样来的,等等。 
    (5)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如:在“做一做”中,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后,要自主运用已学知识迁移类推主动获取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过程。可见,只有读懂了例题的编排意图,才能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和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三、读懂习题设置,促进巩固提高 
    数学技能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教材中每一个例题教学后都会设计一些练 习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习题的选择和编排要突出层次性,设置巩固性问题、拓展性问题、探索性问题等。”下面以“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例2后面的练习设置为例。 
    1.基础练习。基础练习是对所学基础知识的巩固,是一节课中要求人人都要过关的题目,如“做一做”中的题目。
 
 
    2.辨析练习。辨析练习是对学生的易错点进行辨析训练,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如“练习十三”第5题。
 
 
    3.应用练习。应用练习是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并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主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如“练习十三”第4题。
 
 
    可见,只有读懂了练习的梯次设置,才能更好地利用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技 能,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读懂思想方法,体现数学本质
    数学知识是教学中显性的教学内容,而数学思想方法是隐性的。很多教师只 知道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核心 素养的内涵,是学生必须修炼的“内功”,且这一“内功”的修炼需要通过数学知识这个载体来实施。因此,教师需要读懂教材中要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例2的编排就渗透了两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1.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是通过数和形之间的对应关系和相互转化来解决问题的思想 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是小学生学习抽象数学知识的常用方法,是学生重要的 核心素养之一。
    在“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例2的编排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16×3 =48”可以通过教学情境中一套连环画16本,3套连环画就是48本来理解;还可以通过小棒图与竖式相结合来直观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数学模型思想 
    模型思想是指能够有意识地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描述以及解决现实世界中一类问题的思想。《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在“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例2的编排中,计算法则是一种数学模型,竖式书写格式也是一种数学模型。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归纳、抽象出计算法则的过程中体会模型思想;要让学生在简洁的竖式书写格式中体会模型思想;要让学生在运用法则进行计算的过程中体会模型思想。
 
    总之,读懂教材编排意图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的前提和基础,读懂教材就要读懂教学情境培养“四能”,读懂例题编排突破教学重、难点,读懂练习设置促进学生技能巩固与提高,读懂数学思想体现数学本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收藏>] [打印] [挑错] [推荐] 作者:林道繁 来源:海南省文昌市教育局小学教研室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