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一年级教学规律的含义
如何在一年级教学规律的含义
凌国伟
凌国伟
一般来说,一组事物依次不断重复地排列(至少重复出现3 次),就可以称为有规律地排列。一年级学生初次接触找规律问题,教师该怎样向学生解释规律的含义?(广东广州 姚家仪)
“探索简单情境下的变化规律”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 年版”)规定的第一学段的教学内容之一。“规律” 在词典中的解释一般为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这种联系不断重复出现,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并且决定着事物必然向着某种趋向发展。从数学的角度看规律确可解读为:一组事物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就可以称为有规律地排列。
要让第一学段的学生理解规律的含义,从“课标2011年版” 第77、78 页例9、例10 中可以看出:1. 结合实例。可先让学生观察直观的图形、字母、数字等组成的规律,让学生初步理解怎样的排列称为有规律的排列。2. 由易到难。先引导学生从简单的容易发现的规律实例开始,逐步让学生接触一些稍复杂的习题, 在练习中逐步加深理解规律的含义。3. 以趣引路。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调动他们探索规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实,真正理解规律的含义离不开学生年龄和知识的不断增长,离不开探索规律的实践,离不开教师对学生探索规律能力培养的重视。“问题是数学的核心,规律是数学的灵魂”,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句话有十分深刻的道理。数学是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的最主要的手段,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应从低年级开始,且要以趣引路。教学时,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描述规律,让学生逐步养成探索规律的习惯。当然,科学地训练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是有效的途径,训练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题型多样、循序渐进,并注意经常性。
——来源《小学数学教师》2016年第12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 如何在一年级教学规律的含义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