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贡献查询
  • 团队成员贡献查询平台
  • 姓   名:
  • 密   码:
网站统计
    • ·共有文章:1633篇
    • ·文章阅读:449465人次
    • ·总共留言:条

三种审题法的区别

发布时间:2018-05-09 20:04 点击数: 【字体:

    例:每天吃4个苹果,5天共吃几个?”你会怎样引导学生审题解决?
 
    以前,教师是这样教的:
 
    每天吃4个→每份数
    吃了5天→份数
    共吃几个→总数
    每份数×份数=总数
 
    这是传统的教学方式—用数量关系审题,也就是利用分析法或综合法解应用题。
 
    现在,我们这样教:
 
    师:你会解决吗?请把你的方法用图或算式表示出来。
    生1:4×5=20(个)。
    生2:
    
    师:第一天吃了几个?(4个)第二天吃了几个?(4个)第三天吃了几个?(4个)
    师:五天吃了“几个4”?
    师:用什么方法料决?
    生:乘法。
 
    显然,现在我们更注重借助画图,利用直观帮助理解,从而解决问题。
 
    假如按传统方式教学生审“每份数、份数和总数”,结果会是怎样的?水平中上的学生或许能理解;理解稍慢的孩子,记忆量一大就开始糊涂了。
 
    基于上述教学片断的对比,我们不妨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问:三种审题方法——画图、追问意义、数量关系,哪种更好?
 
    画图法是将文本转换了呈现方式,给学生以直观支撑。画图往往是为理解意义服务的。将图画清楚了,题目自然也会解了。
 
    追问意义是最一般化的方法,它固然能解决问题,但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数量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的支架,尤其在解决多步问题时有一定的优势。
 
    第二问:为什么要“淡化”数量关系?
 
    以前,我们总是让学生熟练掌握一些数量关系式,如“大数–小数=相差数”“部分数+部分数=总数”,然后采用分析法与综合法来解题。学生操练多了,自然也会了。但随着数量关系式的增多,一些学生越来越吃力,头脑里开始“糊”了,进而出现机械记忆、会做不会分析等问题,似乎是将简单的事复杂化了。
 
    第三问:“画图法”缺了什么?
 
    课改后比较注重“画图法”,旨在发挥几何直观的支撑作用,但如果缺乏对运算意义的理解,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就缺少了厚实的基础。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收藏>] [打印] [挑错] [推荐] 作者:袁恩忠 来源:浙江省吉安县报福镇中心小学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